上個世紀80年代出生的我們對於港是鬼片是最熟悉不過的一代了,今次去看了麥浚龍導演的殭屍,看得渾身熱血,這不是港產電影,還有甚麼是港產電影?!衝著錢小豪英叔和許冠英去看這部電影,衝著影評說這部電影是在對於上世紀港產電影中的鬼片類型致敬,整個過程真是又感動又害怕。
雖然打著日本咒怨大師清水崇的名號來製作類咒怨式的鬼魅特效,但是最吸引我的還是整部撐起戲的戲骨們。穿短褲的道士,養小鬼的道士,因為老公去世而想讓老公回魂而煉屍成殭的梅姨,因為星路不順的錢小豪,因為目睹血案事件的阿鳳,還有一些傳統的祭祀,暗黑的公屋,這不就是港片???
導演拉著原汁原味的港式鬼片故事的主軸,牽上日式的鬼魂和美式喪屍的結合,覺得很突破也不會覺得有現在電影最大的詬病,特效畫面吃劇情的毛病,整齣戲主題感很強烈,但是也頗沉重,說真的,我覺得後來陳友的八卦一直給我有種變形金剛的感覺,一直覺得它要變身了,不過後來沒有。真的被這詭譎的電影氣氛給嚇的要命,尤其是當吳耀漢演的殭屍復活時候,幾乎都是遮著眼睛在看,30歲依舊很膽小,
其實我覺得這齣戲,沒有主角,沒有配角,因為大家都很搶戲。連阿南,幾乎只出現三場戲(都在小吃店)也很搶戲。可能是因為看港片長大的,所以港片的氛圍,對於我這個80年代之後出生的小孩子,再熟悉不過了,那種熟悉感是一種生活,彷彿是自己的文化般的熟悉感。戲中有幾個讓人很反思的地方,公屋的人,有失落的,有發瘋的,但是看到最多的,是老人,這是現在社會很嚴重的問題,對老人家缺乏照顧,就如同桃姐這部電影在戲中其實在探討人跟人之間越來越疏離的關係。看到梅姨因為老伴的死去而變得執著希望他能回魂繼續相伴,令30歲的我很認真的思考了一下,虎姑婆,鬼怪,都是嚇小孩的,當遇到親人的離去,無論生離死別,都會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發生,於是她煉屍的行為,突然令人同情且合理化,只是梅姨善良的舉動後面被一個邪惡的行為給操控著。
並非所有道士都是好人,劇中的九叔,因為菸酒不離身而導致肺癌末期,但是因為他以仗著自己會茅山術的方式養鬼替自己續命,走火入魔道要殺人來一命換一命。整齣戲的畫面非灰即黑,即使是在白天,都是暗的,整齣戲到了最後才發現,原來整個故事的過程都是戲中前小豪的幻想,他也許在死之前,還是希望有人能夠叫住他回頭不要想不開可惜的是戲誠實的點出現在人的冷漠。在戲的最後,他死了,用最哀傷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其實我們都要好好的關心自己身邊的人。
這齣戲原汁港味。值得去看。